0931-8276785
13965522023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6日电(李海珠)从“叮叮当当”的铁匠铺到智能化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四十余年间,起重装备制造产业在河南省长垣市拔地而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26日电(李海珠)从“叮叮当当”的铁匠铺到智能化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四十余年间,起重装备制造产业在河南省长垣市拔地而起,成为全国起重行业“排头兵”。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长垣,探寻豫北小城如何以一台起重机闯天下,了解“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的“前世今生”。
走进中国起重机械博物馆,不同时期的起重机械模型讲述了5000年来起重机械的发展历程。而“一把锤子敲出一个起重产业”则是对长垣起重装备制造产业起步与发展的精准概括。
20世纪70年代,长垣一大批手艺人抱着“学套手艺谋发展”的信念,开始维修、翻新手拉葫芦和电动葫芦等起重机配套件,家庭作坊如春笋般涌出,到70年代末已发展至300多家作坊式个体企业。
“1987年,长垣第一家股份制起重机厂——河南省新乡市矿山起重机厂成立,这也是长垣起重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第一个‘坐标’。”据博物馆讲解员李世博介绍,之后,长垣便引导大量作坊式生产逐步发展成集约式经营,先后成立了豫中、卫华等30多家起重机厂和500多家配件厂,为长垣起重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智能化电动葫芦、节能化减速机、定制化特种机器人……在河南卫华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华集团)展厅内,一个个产品模型记录着起重机由传统到新式的发展历程。
“1988年,卫华集团创始人韩宪保在不足三亩地的小作坊里,靠着敲敲打打制造出了第一台属于长垣人的起重机,并由此开启创业之路。”卫华集团总裁冯军如是说。
从完全自主生产的电动葫芦首次投放市场,到安装了“智慧大脑”的空间机器人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认可,三十多年来,卫华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工业起重机制造企业,产品销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美洲、非洲、亚太、中东、欧洲等六大区域,推动“长垣起重”从国内走向世界。
进入21世纪,为动员外出经商的长垣人回乡创业,长垣推出“回归工程”,其中,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下称河南矿山)创始人崔培军便是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长垣起重企业数量也大幅增长,形成起重机产业相对独立的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河南矿山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还带动长垣多家起重机企业找准定位、协同发展。”李世博称,正是得益于独特的营销创新模式,长垣目前已实现年产销起重机30万台(套)、零部件170万台(套),桥门式起重机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在原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须雷看来,长垣起重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便是中国民营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缩影。
“2014年,长垣举办首届起重博览交易会,为本地及外地的起重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企业在交流中碰撞创新思路,推动起重机向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纵深发展。”须雷称,长垣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2024年又被正式授予“起重机械之都”称号,这离不开长垣对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支持,也离不开上千家长垣起重机企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入钻研和开放合作。
近年来,随着长垣对外发展的大门越开越大,冯军深刻体会到,世界需要长垣。他称,“这两届起重博览会上,有很多非洲、东南亚甚至南美洲的客户,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到长垣,见证中国起重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密切合作交流推动本国起重产业的创新发展。‘长垣起重’已在国际舞台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我们将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长垣市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联合表示,将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推动长垣起重装备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过程。
如今,“起重机械之都”长垣集聚了起重整机及配套规模生产企业1300多家。产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声正催促“长垣起重”以“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书写起重机械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完)
上一篇:2024年小型吊车安全规定
下一篇:又一个轰
Copyright © 2024 米乐机电产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001439号 网站地图